近日,記者從市住建部門獲悉,2025年,我市將緊緊圍繞全市中心任務,謀劃推動重點改革事項,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將圍繞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、實施溫暖工程“2.0”版、健全完善供排水體系建設等6項重點工作,持續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,全力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。
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。有序改造材質落后、使用年限較長、不符合標準的城市供水、排水、供熱、燃氣等管道和設施,加快搭建地下生命線安全工程智慧平臺。計劃選取“昭烏達路以東、北垣街以南、騰飛路以西、烏蘭察布路以北的10平方公里”作為試點示范區,推動開展水、氣、暖、通信和橋梁等全要素地下生命線工程信息監測工作,逐步實現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全要素地下生命線工程信息監測“全覆蓋”。
健全完善供排水體系建設。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,推動建設引黃入呼三期凈水及配水工程、金海調蓄水庫至金河凈水廠輸水管線工程、哈拉沁應急水廠工程等重大項目,改造提升7座地下水廠及相關配水設施,徹底解決588個居民小區“吃水難”問題。大力提高污水處理能力,完善班定營、辛辛板、章蓋營、公主府、金橋5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設施及收水管網,改遷4處河道污水管網,推進喇嘛營、科技城污水處理廠建設,補齊城市東北、東南區域污水收集處理“空白”。全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,謀劃打造“H+回”再生水管網,“H”即:3條再生水長輸管線,推動呼和浩特市至托清工業園區長輸再生水管線工程滿負荷運行,規劃建設金橋污水處理廠至和林格爾新區22公里再生水長輸管網、喇嘛營污水處理廠至航天開發區19.2公里再生水長輸管網;“回”即:在建成“二環路”再生水環網的基礎上,新建39公里“三環路”再生水環網,到2025年底,實現再生水接入10個工業園區、64個公園綠地、6個河道水系、50個單位小區、240處市政雜用,再生水利用率力爭提高至68%。持續填補雨水管網空白區域,實施467個居民小區“雨污分流”改造,補齊西三環路、S43等主干路雨水管線,著力解決局部點位積水內澇問題。實施溫暖工程“2.0”版。完成主城區542座供熱站“大溫差”技術改造,計劃新建和改造30公里供熱管網,推進燃氣鍋爐互聯互通;同時進一步提高熱電聯產供熱能力,挖掘金山電廠三期、京能盛樂電廠熱電聯產供熱潛能,加快推進蒙能集團呼和浩特航天經濟開發區2×66萬千瓦熱電機組建設,到“十五五”末期,主城區實現熱電聯產供熱“全覆蓋”。
全力保障天然氣供應使用安全穩定。積極打造多氣源供應格局,推動陜京四線開口供氣,力爭新增天然氣供給能力60萬立方米/小時。同時,計劃更新改造59.48公里老舊燃氣管網、2.05萬戶居民戶內燃氣立管。
持續優化市政路網結構。計劃實施昭烏達快速路與南二環快速路互通立交工程、巴彥淖爾快速路與南二環快速路互通立交工程、東客站南廣場新增匝道工程等19項橋梁工程。計劃新建續建青年社區、科技城區片等28條市政道路。計劃打通世紀大街(興安南路—阿爾山路)、賽馬場北路(工農兵路—十三中東巷)、烏海西街(巴彥淖爾路—裕隆西路)等39條“斷頭路”。
加快推動老舊小區改造、城中村改造、農村危房改造。繼續實施2024年第二批未完工的15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2025年計劃再申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18個,同步實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36部,推動老舊小區人居環境和功能品質全面提升。適時啟動毫沁營、下新營、東烏素圖村等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,涉及征拆5998戶,建設安置房屋17775套。推動實施462戶農村危房改造。
來源于:呼和浩特日報